2024 年语文二年级知识点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句子知识点 修辞方式: 1、比方: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原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比。 10、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1、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 做和作用法与区别知识点: “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时通用,所以使用时让人犯难,不知该用哪个字。 作,是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现代汉语里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起”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作”和“做”,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所以容易混淆。 做,是后造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当“即使”、“播弄”、“做作”讲。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渐渐演变成为“作”的同义词。 吕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作”、“做”二字的用法做了如下补充:“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从吕叔湘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找到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 1、区别的基本标准是“文”和“白”,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成语都用“作”。 2、做单音节动词用,多数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内容也比较抽象。宾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