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进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 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 矜(guān) 分(fn) 恶(w)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 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 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③ 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 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 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