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王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2.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3. 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注释,疏通文意,讨论讨论、形象描述,体会骈文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 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犹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二、整体感知 深化研读 第一部分:概写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突出人杰地灵。扣“洪府”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历史久远。(时) 星分地接,襟带控引――由天及地,雄伟辽阔。(空) 地 灵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物及人,资源宝贵。(物) 人 杰 主宾尊贵,俊采星驰——由文及武,盛会空前。(人) 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也紧扣照应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 (一)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如 “流丹”, “耸翠”, “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 “写尽九月之景”。 这句是因果性的推论。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