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结合文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体会作者并树立自己的生态意识、忧患意识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难点:结合文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记得在开学之初,我给同学们放过一部央视记者柴静录制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那同学们能不能回忆并概括一下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用这样的句子“通过。。。。。。揭示。。。。。。。告诉我们要。。。。。。”进行概括。 2、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柴静为此片的录制做了哪些工作,付出了哪些努力? 除了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以外,我还觉得还有。。。。。。使得此片不仅在国内甚至世界都引起不小的轰动,这就是电视报告文学的魅力所在,所以今日我们就要来了解这种新的文体——报告文学。 二、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特点要求真实,及时,反对虚构,注意:在及时性方面,消息、通讯是最强的,报告文学在时间上不像消息和通讯报道的都是前一天或当天的事,有时是已发生过一段时间再进行深化调查和细致报道。文学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报告文学则是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历史渊源、经过,事件造成的后果、影响,涉及到的社会范围,将来的可能进展趋势及影响作深化调查、了解、反思,蕴含着作者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良知。 三、感知课文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文章来看看,这篇文章节选自 2024 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奖《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题目叫《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题目告诉我们那些基本信息? 2、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全文,可以仿照刚才我们概括《穹顶之下》的方法,用“通过。。。。。。。来揭示。。。。。。。告诉我们。。。。。。。”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3、我们用文中具体的内容来印证 今:荒漠 恐怖 昔:绿洲 仙湖 原因:四盲 同样的悲剧: 最后发出呼吁: 四、研讨写作特点: 是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逝痛惜不已。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这就是报告文学的优势所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是如何体现这种优势的: (一)、第一个特点真实性 1、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 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2、真实的再现眼前的所见所闻: 文章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