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际不打小孩日”遏制棍棒教育》阅读答案 ① 在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亲子关系进展等理念相对落后的年代,人们由于认知有限,曾将棍棒当做“教育神器”。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人心的当今社会,我们是否早该对棍棒教育进行全面警醒了呢?1998 年美国反体罚民间组织“有效管教中心”,选定每年 4 月 30 日为“国际不打小孩日”,其目的就是要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可以说,让家长和教育者从棍棒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实在太有必要了。 ② 任何不尊重孩子的棍棒教育,都是违法的。我国的《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一再强调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家长和教育者所谓的“爱心幌子”再动人,也不能将教育法则建立在违法乱纪的平台上,只有教育行为合法、合情,才是好的教育。 ③ 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是:小孩子打几下没事,“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种一味强调打的认识,忽视了对孩子身体的损害,而且没有意识到,打骂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灵创伤。已有讨论结果显示,长期生活在体罚环境中,儿童的情商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体罚和暴力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进展,而这种危害要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后才会显现出来的。棍棒教育有时确有“管理速效”之功,但对孩子身心、智力的长远进展害处多多,实在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短视教育。 ④ 西方国家的教育界很早就开始大力反对棍棒教育,而将尊重儿童落实到了细枝末节以至“严禁任何体罚”的高度。比如美国等国家,对于“暴力教子”实施了强制报告和抢救制度,美国还开设了接听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投诉的热线电话,由儿童保护部门的专门接线人员负责接听投诉热线。这些国家的有关部门已经形成了浓郁的保护和爱护孩子的氛围,他们认为,只有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才能培育出自尊自强的公民,而棍棒教育恰恰是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开明的家长和教育者,还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教育,遏制棍棒教育,将尊重和欢乐教育进行到底。 ⑤ 期望各位家长和教育者真正记住“国际不打小孩日”,坚决遏制棍棒教育,多给孩子送上尊重、平等、温馨的“权利阳光”,像对待朋友、同事一样尊重孩子,多一些平起平坐的沟通,让孩子得到更为自由、欢乐、健康的进展。 (有删改) 19.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入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