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难点:感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老师: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写亲情的名言或名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电脑情景导入,老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并询问学生: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四人小组沟通) (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 2.揭题。 在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这便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齐读课题) 3.看题质疑,导入课文: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遇难者打了三个电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遇到难读的字、词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沟通识字、学词情况,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等词语,并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悲痛:难过。悲恸:极其悲伤难过。) (2)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学生反馈思考情况:遇难者给助手、律师、母亲各打了一个电话。 2.课文里,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为什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课文内容,深化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感受那份人性中至纯至真的感情。 (1)情况危险。 ① 什么是“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抓住“第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险的气氛。 ② 小组讨论:生死关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在生死关头你会想到什么? ③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险。 (2)情感对比。 ① 你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