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顺序观察图画,培育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初步了解雷雨前、中、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比较看图,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雷雨中的动画及雷雨声)你们看,你们听,这是什么?对,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15课:雷雨。(板课题)你们见过雷雨吗?是怎么样的? 2、(课件出示两幅插图)看,它们是什么时候的雷雨景象?都画了什么景物?哪些景物是只有第一幅图才有的,哪些景物是第二幅图中有的?从上到下观察,两幅图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为什么两幅图会有不同的景物呢? 3、大家的眼睛可厉害,一眼给瞧出了,夏天到了,就会常有的现象:雨下得大,但时间不长,天气变化极大的雨,叫做――(学生答:叫雷雨。) 二、范读自读,读通课文。 过渡:到底雷雨的天气是怎么变化的呢?我们一起来听课文朗读录音吧。 1、(播放课件的课文朗读录音。)播放前提出要求: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并轻声地跟读;每听完一段就请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己出声试读课文,括号括出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抢读、分组认读。相机纠正读音。 三、表格引路,体现学法。 1、(出示课件中的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图)读完课文后,课文可以分成几部份?哪三部份? 2、(课件出示表格): 时间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景物 特点 好词 我们先来看第一、二、三自然段雷雨前部份。指名读,请其它同学评议读得怎么样。齐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2、这一部份写了什么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课件指导圈出课文中的景物,用波纹线画出特点的词。)这一部份你喜爱哪些好词,为什么? 3、通过课件进一步体会黑沉沉、压、垂下来越越含义。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闪电亮,雷声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体会第二句用了越来越,写出闪电和雷声亮和响是一步步的,不是一下子。 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读出雷雨前的紧张、沉闷的气氛。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一部份的?(学生边答边板书:1、读课文;2、圈景物;3、画特点;4、说好词;5、想象读。) 四、学法引路,表格自学。 过渡:有了学法,我们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