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何以要“美化”刘邦《汉书·高帝纪》记录了汉高帝刘邦开创西汉基业的一生经历和辉煌功业,为读者展示了秦汉之际这位风云人物的独特风貌。作者特别善于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去塑造人物。在应时而起、戮力攻秦、扶义而西、力定三秦、楚汉交锋等章节里,刘邦的敢作敢为出生入死,以及他的豁达宽厚,知人善任,仁义天下,都跃然纸上。而且,在传记的很多细节里,刘邦传奇的出身,平民的本性,久经沙场的聪明睿智,取得天下后的如焚忧心,带病还乡的慷慨悲壮,以及临死前坚不就医的英雄豪气等,都可圈可点,催人泪下。但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这些都源于班固不顾历史真实,而不类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似乎班固特别善于经营感人深心的细节,并改造了史迁的《史记》,其增补校订于史事诏令,删繁就简于“驳杂芜秽”,从而对人物进行了全盘的神化。于是得出了“班史平庸”、“多有谬见”的结论。如何看待班固对《史记》,和历史的改造呢?其实这远不是简单的《史》、《汉》之间纠缠的问题。当人们谈到刘邦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他的那些在司马迁笔下的种种充满非议和无赖气息的恶端,而不是他如何艰难地从一介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时代高峰的成就,所以,在阅读历史的时候,人们对于前者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后者,自然会对班固抱有很大的失望情绪。因为人们所期望的,而班固恰恰作了淡化处理,而人们不甚兴趣的地方,而作者又大书特书。但是,一介平民登上帝王宝座,究竟是历史上的大事。如何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解释与总结呢?司马迁书写了刘邦身上在我们很多人今天看来的“无赖”习气,这当然有其秦汉复杂的历史情势。(因为不关要点,这里从略。)自刘邦建汉已经 200 年了,新的史家如何看待这一历史现象呢?班固与南朝刘宋的范晔(他的《后汉书》)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视角——须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面前细细梳理,必须总结出能够给后世交代的一个合理性解释。作为研究,传记的开头神话与结尾传赞是应该特别要注意的。对于刘邦的叙事角度,班固采取的是层层推进的方法,从英雄传说开始,似乎每一英雄都有一层罩着的神秘光环,都有异于他人的地方,那么,对于刘邦来说,他的出身与历代的君王出身究竟有怎样的不同呢?英雄究竟要不要问其出身?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一个偶然与误会呢?高帝刘邦的出生甚是神异:母亲与蛟龙交感而孕。这是否是所谓君权神授,为刘邦帝王的合法性提供了当然的依据呢?但是,这个依据最直接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