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西湖学校 李小红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目的: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懂得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懂得 1 米=100 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测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懂得 1 米=100 厘米。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计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时安排:4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1~3 页。教学目的: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力点:培养学生观测、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多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同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成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成果怎么不一样样呢?师:假如我们要得到一种统一的成果,最佳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认识 1 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测,汇报。A、数,按次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达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