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验收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本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已完成,即将进行外墙幕墙施工,施工前认真读懂图纸,与各施工单位做好协调工作,及时要求总包单位提供施工场地及施工所需要的脚手架等。提前确定深化设计,避免给灯具安装带来的不便,切实的落实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方法,顺利完成本次施工任务。1.1、灯光、电气工程安装流程审图编制方案设备材料准备现场条件准备施工预算编制施工图放样劳动力安排施工阶段进入现场落实开工准备工作,进行现场施工中的准备灯具定位设备安装系统安装1.2钢管明敷设1.2.1镀锌钢管敷设工艺流程:配合施工中,电气专业人员随工程进度密切配合土建作好敷设工作,加强检查,杜绝遗漏,符合工序要求应尽快开始施工。钢管安装时,无弯时不大于30m、有一个弯时不大于20m、有二个弯时不大于15m、有三个弯时不大于8m必须加装接线盒,无法加装接线盒时,可加大一号管径。镀锌钢管连接时用通丝管箍连接,套丝不得有乱扣现象,外露2-3扣。钢管安装时,无弯时不大于30m、有一调试阶段编制调试方案运转、调试前检查综合测定资料整理及调试报告预制加工测定盒箱位置固定盒箱导电膏涂抹管路连接个弯时不大于20m、有二个弯时不大于15m、有三个弯时不大于8m必须加装接线盒,无法加装接线盒时,可加大一号管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每隔1.5—2m需加支架。KBG管路连接处,管与套接管件连接紧密,内外壁应光滑,无毛刺。直管连接时两管口插入直管接头中心凹形槽两侧,转角连接时,管口插入弯管接头凹形槽侧。KBG管路水平敷设时,扣压点在管路上下方,管路垂直敷设时,扣压点在管路左右侧。敷设在钢筋混凝土墙及楼板内的KBG管路与钢筋绑扎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000mm。KBG管与管连接处的扣压点深度不应小于1.0mm,扣压牢固.跨接地线:跨接地线采用卡接,同一区域朝向应一致,作到明显、美观。1.2.2、吊顶内管路敷设技术要求:材质、固定参照明配管工艺;连接、弯度、走向等可参照暗敷工艺要求施工,接线盒可使用暗盒。会审图纸要与通风暖卫等专业协调,经审核无误后,在顶板或地面进行弹线定位。如吊顶是有格块线条的,灯位必须按格块分均。灯位测定后,用不少于2个螺丝把灯头盒固定牢。如有防火要求,可用防火布或其他防火措施处理,灯头盒。无用的敲落孔不应敲掉,已脱落的要补好。管路应敷设在主龙骨的上边,管入盒、箱必须煨灯叉弯,并应里外带锁紧螺母。采用内护口,管进盒、箱以内锁紧螺母平为准。固定管路时,如为木龙骨可在管的两侧钉钉,用铅丝绑扎后再把钉钉牢。如为轻钢龙骨,可采用配套管卡和螺丝固定,或用拉铆固定。直径25mm以上和成排管路应单独设架。管路敷设应牢固通顺,禁止做拦腰管或拌脚管。遇有长丝接管时,必须在管箍后面加锁紧螺母。管路固定点的间距不得大于1.5m。受力灯头盒应用吊杆固定;在管进盒处及弯曲部位两端15-30cm处加固定卡固定。吊顶内灯头盒至灯位采用金属软管过渡,长度不宜超过1m。管两端应使用专用接头。吊顶各种箱盒的安装箱盒口的方向应朝向检查口。1.2.3、电缆线路敷设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准备工作:(1)分支电缆订货时应向厂家提供以下资料:A、干线的型号、规格、分支位置长度(起始位置及电缆总长度)B、分支线的型号、规格及分支线长度C、敷设方法由地面向上拉还是由楼顶拉下D、是否需要对电缆进行末端处理(2)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及漏油、渗油现象。(3)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A.1kV以下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B.3-10kV电缆应事先做耐压和泄漏试验,试验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当地供电部门规定,必要时敷设前仍需用2.5k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是否合格。临时联络指挥系统:用无线电对讲机联络,手持扩音喇叭指挥。挂标志牌:(1)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性能,挂装应牢固。(2)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3)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物、电缆井及两端应挂标志牌。(4)沿支架桥架敷设电缆,在其两端、挂标志牌电缆沿支架、桥架敷设准备工作水平敷设垂直敷设拐弯处、交叉处应挂标志牌,直线段应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