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教版《蜡烛》教案设计-

人教版《蜡烛》教案设计-_第1页
1/7
人教版《蜡烛》教案设计-_第2页
2/7
人教版《蜡烛》教案设计-_第3页
3/7
人教版《蜡烛》教案设计 导语:教案设计要以学生为目标,尽可能使学生可以高效率地接受,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人教版《蜡烛》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真挚感人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拂( )晓 瓦砾( ) 地窖( ) 鞠( )躬 颤( )巍巍 更( )夫 2.解释词语 拂晓: 精疲力: 名副其实: 颤巍巍: 肃穆: 二、自主探究 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2、的主题是什么? 三、讨论沟通,合作释疑。 (一)找出精彩描写,品析人物形象美。 1.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开想像,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2. 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语句,体味文章意蕴美 1.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把这句话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好不好?为什么?) 2.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 45 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日。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3.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别的意味?) 4.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假如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 (三)探究思考艺术美 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蜡烛》) 红军战士们“小声地谈论着”。请展开想像,写一段他们的对话,不少于 150 字。 五、课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教版《蜡烛》教案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