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 篇,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 1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 100~102 页的例 1、例 2 及第 103 页“做一做”、第 105 页练习二十的第 2、6 题。 内容简析 例 1 认识质量单位“克”。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这些常见、带有质量标示的物品,使学生直观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例 2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例 1 编排思路相同,同样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质量单位千克的作用——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和沟通,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 1 克和 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1 千克的物体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量出物体的质量,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亲自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等一系列实践操作方法来学习克和千克,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 500 克、1 千克等。请学生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生沟通:我们在买东西时,常常要称一称物品的质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像图中的水 果,都是按 500 克或 1 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老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实践操作法:同学们,你们都喜爱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一袋盐和一袋洗衣粉)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质量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