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公开课点评 课后,省特级老师童承基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题目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的问题》。童老师指出我们在课前要认真地备课,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课堂上的生成问题。今日,周老师的课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童老师从两个方面评价了周老师的课: 一、预设的精心: 1、唤醒学生的体验 周老师在课前和学生聊雨,学生说到了雷雨、雷阵雨、暴雨、毛毛雨、春雨特别是对毛毛雨和春雨的说法非常好,说毛毛雨很细,就像动物身上的毛一样细,非常的形象,而春雨是温柔的,有着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读了课题《雷雨》之后,周老师又让学生来说说你印象中的雷雨是怎样的?这时学生说到了:雷雨是先打雷后下雨;雷雨时风很大的;下雷雨还会有闪电等,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积累与我们的课堂结合起来,无疑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可以使我们的教学顺畅得多。 2、整体的'把握很好 童老师说:我们的语文课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写什么?(主要内容)二是为什么写?(中心思想)三是怎么写?(本体、本质、本性) 周老师在让学生读了课文之后,问学生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下雨时的?接着就很自然地指出前面就是下雨前,后面的段落就是下雨后,并利用课件用三种不同的颜色加以标识,其实这就是分段,但周老师并没有明确地说明是分段,这样潜移默化地去暗示学生,真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而且这三大段的分割让学生自己去找,使学生有了思维的价值。 3、换位思考 周老师的课上还很重视学生的体验,如:让学生学做大树,当狂风吹来时,学生的手臂就是树枝,在风中摇摆不止,而老师对着这些摇摆不定的大树进行采访,学生连连说风太了,我停不下来。我快要被吹倒了。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已经进入了情境,这时他们就是大树,他们就是在风中摇摆的树枝。还有一个地方就是那只逃走的蜘蛛,周老师也让学生说说:蜘蛛,你为什么要逃走啊?学生也很自然地自己的角色变成了蜘蛛,以蜘蛛的心理表白着自己的害怕。这样的移情体验,这样让学生换位思考,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入情入境,也学得津津有味,而且这样的设计也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4、看图说话 童老师还说到了周老师让学生感受风大的时候出示的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话很好,特别这还不是课文中的插图,因为看图说话可以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创设口语交际的能力;可以给学生语言提升的机会。当然,童老师还说:假如能连句成段的话可能更好。 因为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