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样本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案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老师的智慧和才能.尽管写教案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1 《伯牙绝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能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初步读懂故事内容。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较少。因此,我布置学生在课前准备了课文的预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一、导读解题——未见其文先生情 1、课前静息,音乐传情。 播放古曲《高山流水》,紧扣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为新课学习创设情境。 2、简介人物,读题揭题。 (1)齐读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简介主人公,了解故事背景。(板书:伯牙子期)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揭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自由读文,争取读准读通。 出示导学提示,学生借助注音与注释自由读课文。 2、难句指导,要求读出节奏。 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配乐熟读,练习读出韵味。 师:读书是越读越有味道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读到入情处还会摇头晃脑,下面我们就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出示课件,多种形式合作朗读: (1)师生对读两次。 (2)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读一次。 三、研读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研读感悟,初识琴声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