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版)首页1、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2、授课对象:本专科3、学时学分:学时52(理论:34,上机:18),学分34、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Windows7+Office2010版),张金秋,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7(2)、参考书《新编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第1版),李占平、江华伟、张金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与测试》(第3版),王爱民、杨庆祥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计算机文化基础》乔桂芳赵丽峰蔡泽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江华伟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5、考核方式:考查、开卷6、课的类型:讲授课、上机课课堂授课为主,结合答疑、作业批改,进行必要的上机实验。课堂授课采用现场实例操作、多媒体课件。课程类型讲授课、上机课多媒体教学现场实例操作、投影展示案例式教学精选典型实例讲授辅助教学方式启发引导、提问、师生互动7、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1)、教师先操作演示知识点,然后提出类似的设计题目,请学生分析制作方法、步骤、使用的技术等,如果时间允许请学生试做,教师及时点评,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是否还有更加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团队合作能力。(2)、鼓励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写实习报告,培养学生的写作、总结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面向应用需要多种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学习重视实践实习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引入良性竞争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审美修养教案目录第1章计算机基础与信息科学..............................................................1第2章操作系统Windows7..............................................................13第3章字处理软件Word2010..............................................................19第4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33第5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PT2010....................................................41第6章网页设计与制作........................................................................49第7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60第1章计算机基础与信息科学一、【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过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理解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内部信息的存储方法;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构成,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二、【教学内容(6学时)】1.1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1学时1.2信息基础2学时1.3计算机硬件系统2学时1.4计算机软件系统1学时三、【教学重点】信息基础、硬件系统四、【教学难点】信息基础中的进制转换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当堂测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信息基础的计算采用传统板书数学课教学七、【教学过程】1、互相认识自我介绍、计算机基础的重点知识、拓展知识、学习方法、考试权重。2、新课引入计算机与网络已经应用到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学们经过自学,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知识,但是如何更好的、更快的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如何保护网络安全,大家可能还不是那么明白,很多同学在打字时,用几个指头乱敲,速度很慢啊,这些内容,在本学期都会涉及到。计算机当你用了一次,你就会深深被它吸引,它将伴随你一生的时间。那么计算机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计算机有哪些部分组成,为何说计算机内部是一个“太极”?除了十进制还有哪些进制?如果你朋友想买一个笔记本电脑,你有什么建议呢?这些内容,都将在第一章中给出谜底。1.1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结绳记事->算盘->计算尺->加法器->四则运算器->差分机(提高乘法运算速度,用加法代替平方)->图灵机模型(可计算理论、机器智能概念)->ENIAC: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2,美国。课堂趣味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1)、运行“自动聊天机器人.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