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德育,通常意义上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长时间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讲究品德教育,但是有时会和学生群体脱离,并不符合实际。而历史学科是全面推进素质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从教十余年来,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分析,其实历史科可以说是不亚于政治能够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渗透的学科。通过历史学科的德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养德性,而且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史学素质,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历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所以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的内涵是多方面的,笔者深入挖掘历史教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成,教材内容的不同,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诸因素实现的。教育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勤劳勇敢智慧,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过程,了解我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1.教材内容的感染就历史教科书而言,包蕴历史学德育思维,展示新课改育人成果的新教材,凸现了历史学科的最新理念、目标、内容、要求、实施途径,体现了求真、求是、理解、宽容的态度和放眼世界、乐观进取的人生价值取向。新教材的德育资源既显性,又隐性,其中的科学教育、社会教育、文化认同教育、现代意识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等丰富的学科德育内容,已成为每一位新教材的实践者进行学科德育最直接最有效的素材。如博大精深的中华思想文化中儒家思想的礼义廉耻、明礼诚信教给学生做人的准则;古代优秀技术成果特别是四大发明,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的英雄们精忠报国的气概,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耻辱,让学生明白国家强大的意义等。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历史信息源源不绝,尤其是在近百年的近代史中更为突出。如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学信息就是林则徐禁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日本吉野号撞击,中鱼雷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最有效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另外在新教材中,还有许多科学教育的生动素材,诸如人类的起源、断代的探究、服饰的演变、陶器的发明、建筑的产生、种族的形成、人群的迁徙,等等。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可引入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世界,以多元的视角理解问题的能力。2.教学方法的再现不同类型的素材,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百闻一如一见,”从教育学的角度上说,直观教学,即通过教具的使用,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人物、壮阔的历史场面再现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使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法,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1)道德归类。将历史优秀人物体现出的各种道德修养,在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归类,让学生在整理的时候加深印象,形成自己初步的、正确的道德观。(2)日期提示。在我国历史重要节日到来之际,提醒学生温习历史的那一天,加深对历史德育的感受程度,增强对祖国、家乡、自然、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3)形象模拟。通过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视、听等手段把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真切地显示出人物真、善、美的道德内涵,将远去的历史变为有形的,巩固加深正面历史人物在心中的印象。(4)角色体现。通过班级组织活动,模仿历史人物不同方面的道德品质,对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5)影视再现。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