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 1 随着 XX 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XX 市城市系统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情况XX 圣泉水务有限公司结合 XX 现状和地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XX 市城市供水压力现状 XX 供水设施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到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 6 万m3/d,输配水管网总长 118km(dn≥80mm),用水普及率 98%,基本上满足了城市用水需要。但按“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法律规范》gb5028298)来衡量,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市民反映最普遍也是制约 XX 供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给水管网水压不足,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现有供水系统起点低,城市扩展后显得先天不足。 主要制水厂江北水厂是建市前按原县城总规选址、征用地和确定最终规模的,至今未能突破单水源、小水厂、以树枝状为主的供水管网,供水水压为低压制的格局。供水范围原来主是要巴河两岸较平坦的低洼区(高位山坡地带尚未开发),且在上世纪 8090 年代,城区多层建筑大部分都设有屋顶水箱和加压设备,对昼夜用水量和水压不均匀情况自行调节,所以江北水厂建成初期,供大于求,市民满意,政府兴奋,很多潜在问题尚未显现。 撤县建市后,XX 总规几经修编,城市地位升级,供水范围迅速向下游及高位区扩展,且建筑层数普遍增加,小高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原有低压制的供水系统,就显得起点太低,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向中等城市的供水和安全性提高上的转变。表现在:1、应有多水源、多水厂及应急水源;2、低压制管网的中远端也应增设补压设施;3、城市呈梯级开发后,地形起伏变大,应采纳分区、分压供水方式;4、重新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与消防合一的大的环状管网建设;5、小高层、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等等诸多问题日显突出,原有供水系统先天不足的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扩展后新出现的供用水矛盾。 2、管网建设滞后,供水系统未能全面配套。 江北水厂生产能力经扩建改造后虽已达到 5 万 m3/d,但管网建设未能同步进行。由于原管网建设缺乏统一、科学、严密规划,现有 11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