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绘画兴趣摘要:绘画是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对于学生的审美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的绘画和审美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关键词:绘画概述绘画种类心理及学习特征绘画兴趣正文:一、绘画概述1.绘画的内涵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2.绘画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绘画对小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一定的激发和培养的作用,绘画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左脑和右脑思维关系的平衡以及智力的互相诱发,也有利于学生对其它科目的学习。二、适合于小学生的绘画种类绘画包括很多种类,有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等等。这些画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在作画方法以及选材上都有各自的讲究,包括构图、配色、视角等都是作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步骤。在小学阶段学习绘画,一般都不涉及这些类型的画种,一个是费用高,花费的精力大,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和基础能力薄弱,不适宜选择复杂的画种。否则,就会降低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画种可以逐渐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1.基础素描基础的铅笔素描,就是将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形体,事物具体的表现出来,它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同时也是绘画的基础。2.卡通画它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漫画品种,人物造型洒脱,线条刚劲明快,极富想象力,这一画种是小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喜欢临摹的画种。即使缺乏素描基础也容易模仿。3.水粉画它是用水调和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画,其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亮、浑厚等艺术效果。这一画种的色彩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从配色到上色,学生有兴趣学,同时也可以挖掘他们的色彩美丽。当然,趣味性的儿童画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不适宜强制要求学好或限制其画法。小学生应先培养绘画兴趣和想象力,用一般的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就可以了。三、小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特征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小学阶段特别是小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极具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小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他们的情感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而对于不感兴趣的事就避而远之。并且,小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这与他们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四、培养小学生的绘画兴趣对于绘画来说,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低年级的学生有所不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画画,绘画作品常常充满童趣,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画出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五、六年级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学生不满足于涂鸦式的画法,这是因为小的学生在绘画方面开始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有的学生开始潜意识的出现害羞和畏难情绪,对自己的画常常感到不满意,开始产生怕画、厌画的情绪。因此,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明显降低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然感悟绘画“艺术源于生活”。小学美术就是要交给孩子最基本的审美。绘画,可以具体的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影,反映生活中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大量的绘画题材,如人物、风景、静物等,其艺术传达的多样性成为绘画创作的中介和桥梁。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然感悟绘画,告诉学生,绘画是一种美,而美就在我们身边。引导他们对生活中事物发展过程的联想,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感悟生活,学会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启发他们观察身边发生的事,并结合实际将所见到的画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