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罗曼·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我要坚忍,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口处磨炼出一颗灿烂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而司马迁就是坚忍精神的写照。本专题由《太史公自序》和仅存书目的《报任安书》两篇文章组成。《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作的引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序中叙述了司马氏的家族历史、司马谈父子的生平经历和写作《史记》的始末,特别是作者用相当长的篇幅叙写六家的要旨,论述六经的要义,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马父子的学术思想。对儒、墨、名、法、道及阴阳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指陈得失、有若断案,虽历百世而无可比拟。如果将它和《报任安书》合读,则可见司马迁的远大志向、坎坷经历和执着精神,了解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第 1 课 太史公自序网开三面古时候,商国的首领商汤有一天到野外去玩,看见一个人张着四面网在捕鸟。捕鸟人祝愿说:“愿天上飞下来的,地下飞上来的鸟都能进入我的网里来。”商汤听见后对捕鸟人说:“你这样做太残忍了,鸟儿都要给你捉光了。”他叫捕鸟人把网撤掉三面,只留一面。商汤祝愿说:“鸟儿啊!你们愿意往左飞就往左飞,愿意往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入我的网里来吧。”诸侯听到这件事后说:“商汤是一位仁慈的王啊!”于是有四十多个部落来归顺他。最后,商汤率领各部落的队伍灭了夏朝,成了商朝的第一个王。“网开三面”原指仁慈宽厚,后来多比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处理罪犯或敌方。(出自《史记·殷本纪》)肩负使命写《史记》司马迁 20 岁时,南游江、淮。据《太史公自序》,他这次“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接触了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十分重视自己史官家世的传统和史官的职责,这些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司马迁任太史令后,除日常职司以外,他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以实现父亲的遗愿。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太初元年(前 104),司马迁完成了准备工作,正式着手写作《史记》。1.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