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初步把握作者的愁情。2. 通过解读诗歌意象来把握作品的意境,从而领悟词人国破家亡的“愁”情。3.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词。声声慢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③/时候,最难/将息④。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⑤/堆积,憔悴/损⑥,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⑧,怎一个/“愁”字/了得⑨!注释:① 【声声慢】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晚年的作品。②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③ 【乍暖还(huan)寒】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④ 【将息】调养,保养。⑤ 【黄花】指菊花,李清照常常以黄花自比。⑥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损,这里“煞”就是 “憔悴煞”的意思⑦ 【怎生得黑】怎样挨到天黑。怎生,怎么、怎样。⑧ 【次第】光景,状况。⑨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二、知人论世(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词人代表。1127 年,金兵入侵中原,北宋灭亡。李清照不得不和丈夫赵明诚一起离开家乡,南下逃难。不幸的是,在南下第二年,丈夫赵明诚便染上疾病去世。经历了国破家亡双重打击的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声声慢》。三、找一找(一)词中表现作者心情的字是“______”,直接体现了作者这种心情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这种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抒情方式被称为“_________”(二)除了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外,作者在其他句子中还借助了大量景物描写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称为“__________”,而诗词中这种附着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就被称为“__________”四、想一想(解读词中重点意象)1.“酒”“风”思考:这杯酒是什么样的酒?为何觉得酒味淡?”2.“雁”思考:这雁是没见过的么?作者在看到这大雁时可能想到了些什么?他有什么感受?(结合“北雁南飞“鸿雁传书”理解)3.“黄花”(指菊花)思考:词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黄花?这黄花与作者有什么联系?有什么象征意义?4.“雨”“梧桐”思考:这雨是什么样的雨?有何特点?梧桐象征了什么?(结合李煜《相见欢》中的词句理解。)五、小组合作,写一写结合相关写景词句,选择其中一幅画面,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