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学习目标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感受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者三首诗,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重点知人论世,品味语言,把握意象,感悟诗情。学习难点领会意蕴,汲取营养。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涉江采芙蓉》的学习;第二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短歌行》的学习;第三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归园田居》的学习。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学习小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学习重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学习难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课前预习教材助读五言诗简介五言诗,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吸收汉族民歌的形式而成,它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五言诗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2、《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代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就是说《古诗十九首》并非一人所作,也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 12 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3、《古诗十九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