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语言的锤炼文学大师鲁迅写作重推敲鲁迅先生写作很少一挥而就,即使是一首短诗,他也要反复吟咏,细心推敲。比如他的名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中“忍看”原是“眼看”,“刀丛”原是“刀边”。虽是两字的改动,但“忍看”,就把反动派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这层意思更突出了;“刀边”是指一把刀,“刀丛”是一片刀,这样对敌人白色恐怖的揭露就更有力,也更能表现蔑视敌人的英雄气概。这些例子都极好地说明了锤炼词句的重要性。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在炼字、炼词、炼句上下功夫。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1.规范。从语法的角度来说,语句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不能有语病;从词汇的角度来说,使用规范的词语,切忌生造词语,尽量不用一般人听不懂的方言俚语,不提倡用文言文写作,更不提倡文白夹杂。2.准确。这是对语言首要的和起码的要求,也就是要恰如其分,确切无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但只有一种形式是最佳的。具体地说,语言准确体现在以下方面:语言能充分完整地表达语意;语意清晰,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遣词造句不绝对,不武断。3.连贯。语言准确侧重于词语的准确,语言连贯侧重于语句的连贯。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意思,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要衔接自然,要有一定的顺序。前后的语言呼应,而不能跳跃。4.得体。有以下几点:语言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符合对象的需要;语言要符合特定环境的需要,符合特定的地域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语言要符合文体的需要;语言要符合作者感情表达的需要。做到“语言通顺”,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构尽量简单,句子尽量简短。有的同学觉得写长句子好玩,但又把握不好,出现句子不够通顺的现象,句子过长、结构过于复杂,很容易出现语病,而且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也常常容易让人搞不清楚。2.语言简洁,以少胜多。“简洁”的意思是“简明扼要”,解释得再具体些,就是用最少量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思。“简洁”是通顺的最高形式。3.注意接受对象,统一语体风格。接受对象不同,文章的语言也应该有所不同。只有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语言的更高要求是要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是在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基础之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文采,就是语言变化多,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