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提示:“完璧归赵”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故事,也是最能体现蔺相如智慧、胆识的一部分。研究该问题时可从“骗回和氏璧”“完璧归赵”“廷斥秦王”三个方面加以探究。参考答案: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诚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不“辞谢”割城。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知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2.这篇文章有哪些方面的思想意义? 提示:从文章对蔺相如的描写可以看出文章的思想意义。当然也可以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倾向等方面加以佐证。参考答案:首先是描写和歌颂明显带有作家社会理想的人物。他们都才情卓越,品质崇高,忠心耿耿,无私无畏地把自已贡献给了保卫国家的豪迈事业。其中尤以蔺相如最为作者欣赏。《太史公自序》说:“能信意强秦,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候,作《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太史公曰”也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两处都是单提蔺相如一个人,可见蔺相如在作品中的地位。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通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在对敌斗争中的英勇机智,威信敌国。史称秦为“虎狼之国”,极言其贪暴无信。蔺相如有备而出使,又明确了斗争目的,所以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处处争取主动。秦王在章台宫殿接见蔺相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