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串讲】高考资源网一.中国古代天文学——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商朝: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最长的纪日方法;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春秋:前 613 年,鲁国的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 600 多年。春秋时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 160 年。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纪录是世界公认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 多年。唐:僧一行根据全国 13 个点的天文观测,得出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测量子午线的第一次。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北宋:沈括创制了“十二气历”,800 多年以后,英国才有类似的历法。元:郭守敬通过观测和推算,得出一年有 365.2425 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相比,相差无几。他编成《授时历》,同现行的公历一年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还早 300 年。二.中国近现代天文成就——迎头赶上世界先进科技水平 1910 年,冯如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81 年一箭三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1982 年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成功;1984 年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90 年 7 月 16 日,“长征”2 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 9.2 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 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 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试飞成功。 2000 年 10 月 31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先后两次发射成功,基本建立了我国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1 年 1 月 10 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再次发射成功,并于 1 月 16 日成功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又一次取得圆满成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 年 3 月 25 日 22 时 15 分,“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 F”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了 108 圈,在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 4 月 1 日 16 时 51 分,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准确降落。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