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老师工作计划初中心理老师工作计划 随着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以及社会经济的进展,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以下是初中心理老师工作计划,欢迎参考。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养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养水平,实施素养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培育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养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定要求,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养结构中,心理素养越来越重要,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当代青少年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养不高的问题,个别人的心理问题还比较严重。 随着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以及社会经济的进展,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达到以下标准 1、要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班级工作计划。 2、要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3、要有课时计划(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团队会活动等)。 4、设有心理咨询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5、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应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6、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考评方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 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查讨论,制定符合本校的进展规划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研讨、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辅导老师。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基本原则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根据学各个年龄阶段的进展特点和规律,学校应结合学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