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观潮》教学案例 [情景说明]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作者不但运用比方、夸张、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地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们沟通是本课的重难点。 本文作为一篇写景的文章,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感情成分,似乎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一线的课堂也不可能篇篇课文有课件、录音的准备,仅凭着两幅挂图以及课本我们就开始上课了。 可是在两个班同样的教案同样的老师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反思,通过检讨,我们看到了教者不同的教学状态所造成的教学效果真的完全是不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释题导入。 二、自由读课文。 三、课文中描写的主要是钱塘江潮来的情景,你最喜爱潮来前、潮来时还是潮来后? 四、学习新课文。 1、你最喜爱课文哪部分描写的潮?为什么喜爱? 2、按学生的汇报顺序,可以先学潮来前的部分,也可以先学潮来时的部分,或是潮过后的部分。 3、各部分要点: A、潮来前:潮的位置,观潮的人多吗?他们有什么反应? B、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请生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注重朗读语句训练。 C、潮过后:江面又是什么样的情景? 五、小结。 (课上心情平淡,按教案按部就班地讲着,教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要说孩子们都不同意读,有几个读的也读不出潮来的气概。) 师: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你们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 生 1:我喜爱: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起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你喜爱从远处看潮的情景,是吗? 生 1:是的。 师:还有没有同学喜爱其他的? 生 2: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