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邂逅视觉的“撞击”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及在考试评价中的应用【摘要】:插图,又称插画,是指附在书刊中的图画,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教科书中的插图是助读系统的一部分,通过视觉可见的形象,刺激读者感知神经,以实现人们的审美追求。教科书插图作为“教科书的第二语言”,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能够使文本更加具体和连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增强对记忆的保持作用。此外,图文共同呈现的方式更有利于学习者获取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能力较差,学习者通过观察彩色插图能提高其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图文对照的形式更有利于其学习。基于此撰写了本篇论文,将根据部编教材以及低段教学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部编教材低年级语文课文插图资源的开发与考试评价中的应用。【关键词】:课文插图部编教材低段教学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作为语文教材的第二语言,可以使文字意境变得更明确清晰,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经历了一次“大换血”,在此版教材中几乎每一页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在内容、风格、色彩及编排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元素,提高插图与文本内容的契合度,体现插图的儿童趣味,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统编本教材在集中学习拼音之前,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意在让学生先学习最简单的常用汉字,然后再系统学习拼音,由熟悉的汉字引出拼音的学习,使拼音与识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汉字拼音”单元,每课都配有整合的情境图,以情境图为载体,建立起拼音“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师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图画,看图说话,从中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将发展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学习拼音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每组拼音还都加上了儿歌,通过有趣的儿歌学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拼音知识。插图数量表共有可供分析的内容数量有插图的内容数量一年级上册4040一年级下册4240二年级上册4242合计124121(注:一年级上册开篇的《我是中国人》《我是学生》以及《我爱学语文》也在分析之列;同一课中的两首诗以两部分内容计算)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在部编本前三册教科书的可供分析的124篇教科书内容中,有121篇有插图,占了98%,仅有3篇没有插图。基于以上调查,我将着重以一年级教材为例,结合自己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谈一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及在考试评价中的应用。一、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基本特点(一)内容丰富,涵盖核心素养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囊括了人物的插图、动植物的插图,还包含有故事情节插图、自然现象插图等等。这些插图充分体现了语文教材的人文性,传达语文核心素养。比如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第1课《我是中国人》中的配图是以两页篇幅来展示,图上主要描绘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五十六个民族的小朋友身穿各族民族服饰,背着书包,喜笑颜开地准备入学。此幅插图呈现出中华民族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及爱国精神。又如一年级下册中第13课《荷叶圆圆》中的两幅配图均以绿色和红色为主调,描绘了圆圆的荷叶、盛放的荷花、飞舞的蜻蜓、游动的小鱼、唱歌的青蛙等动植物。此幅插图体现出大自然的美好和谐,传达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意图。(二)画风古朴,弘扬传统文化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以水彩画、水墨画的形式展现,色彩明亮、生动形象,既符合小学生的视觉审美,又能与文字意境相匹配。与其他版本相比较,此版教材中的插图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中国传统韵味更浓厚。例如一年级上册中的《咏鹅》《江南》,一年级下册中的《池上》《小池》等古诗词,这些课文或古诗词的插图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加上水彩的方式,不仅保证了图画与古诗词背景(或表达的意境)相符,同时也兼顾了小学生对图画的喜爱。(三)图文贴切,体现儿童趣味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选材丰富、色彩鲜明,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插图与课文文字所表达的意图非常贴近,以图征文,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形象、更直观。同时这些插图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而绘制的,严谨却又不乏童趣,直观却又饱含艺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