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第二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重难点分析:●重点: (1)冷锋、暖锋的形成及天气特点(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点及天气状况●难点: (1)冷锋、冷锋过境时与过境后的天气变化(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3)锋面气旋中冷、暖锋面的判读课标分析:●知识和技能:⑴ 从图片和简易图中,知道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 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⑶ 知道低压槽和高压脊概念及在图上的表示方法。●过程与方法:⑴ 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⑵ 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⑶ 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⑵ 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树立辩证唯物的观点。学情分析: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产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 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教学方法:本节课基本方法为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适时采用直观演示、阅读、讨论、对比、绘图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思维,在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学习方法: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育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记忆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采用对比法学习两个相反或相对的地理概念、地理特点和地理规律。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播放录相“天气预报”,提出大家能听懂天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