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并探讨心理护理的应采取的方式及其结果。方法:选自笔者所在医院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2 月间收治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 180 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90例,对照组患者 90 例。其中,根据观察组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综合护理,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6 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在孕六周时的 EPDS 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产后六周,观察组的 EP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六周,对照组产妇共有 26 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这一症状的出现率为28.9%。观察组中有 8 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这一症状的出现率为 0.9%。经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产后抑郁的表现及患者的心理,之后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且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主要是产妇在分娩之后才会出现的一种抑郁症状。患有这一症状的患者症状表现为容易被激怒,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等,同时也会对自身健康以及婴儿的健康等产生过度担忧,严重者甚至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照顾婴儿,甚至会陷入错乱或是出现嗜睡症状。如果产妇患有产后抑郁,那么也有可能会出现自杀死亡的情况[1]。专家对产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有超过一半甚至是有 90%以上的患者都会患有产后抑郁症,只是患病程度有所差异。如果患者的症状较轻,那么就有可能自动恢复。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就需要进行适当的住院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及时康复。为了帮助产后抑郁患者不断改善其心理状况,我院对产后抑郁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 2015 年 12 月-2016 年 12 月为期一年的时间里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后抑郁患者 180 例进行此次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0 例,年龄在 21 岁至 4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1±2.4)岁[2]。对照组患者90 例,年龄在 22-3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2.2)岁。在所有患者当中,有 100 例产妇采用的是顺产方式进行分娩,其他 80 例产妇采用的是剖宫产的方式进行的分娩,并且有 40 例产妇行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