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溶洞预处理本场地揭露有岩溶、土洞,岩溶发育,见洞率 64.6%(岩溶强发育),洞高0.5~14.8m,平均洞高 3.24m,部分溶洞顶板厚度较薄,大部分溶洞具有充填物(半充填为主),充填物主要为软塑状的粘性土等。在岩溶发育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地面塌陷或坍塌,严重威胁本工程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可能会给建筑物地基施工带来困难。溶洞及土洞的存在,对桩基施工有较大影响,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地面沉陷和桩基陷落等事故,对工程设计与施工不利,应充分考虑溶洞与土洞对本工程的影响,有必要时对溶洞与土洞进行处理。(1)对超前钻揭露的溶(土)洞预先按设计要求进行如下处理:① 对于全充填的土(溶)洞,当填充物位可塑或硬塑粘土时,不进行预处理。② 对半填和无充填的高度小于 2.0 米的土(溶)洞采用袖阀管注浆方法进行预处理。③ 对全充填的高度大于 2.0 米的土(溶)洞,当填充物为软塑状粘土或松散粉砂时,采用袖阀管注浆方法进行预处理。④ 对半充填和无充填的高度大于 2.0 米且不大于 10 米的土(溶)洞采用混凝土变压泵送混合砂浆和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处理。砂浆灌注完毕,拔注浆钢管,等砂浆有一定强度后,再钻袖阀管注浆孔进行袖阀管注浆。⑤ 对于单层洞高或多层串珠状超过 10 米特大溶(土)洞,当填充物为半充填或无充填时,采用混凝土变压泵送混凝土和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处理混凝土灌注完毕,拔注浆钢管,等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再钻袖阀管注浆孔进行袖阀管注浆。⑥ 当砂层较厚,为防止溶洞冲破时走浆塌孔,应采用钢护筒配合施工,钢护筒壁厚 12mm,直径为桩径 D+0.2 米,间隔 1 米设加劲肋。(2)溶洞预处理技术要求①每根灌注桩设置一个或以上超前钻钻孔,来探明桩基础下溶洞的分布区段。② 揭示有溶洞存在的区段,从桩中心布置检查注浆孔(排气孔由施工单位根据需要布置,不少于一个),每根已揭露有溶洞的桩暂定 3 个钻孔用于探查、注浆和排气。当注浆量大于 20 立方米时,应增加注浆孔对溶洞进行搜索;局部揭露大型溶(土)洞,在其周边按 2X2 米的方格网加密布设检查注浆孔,直至找不到溶洞为止。③ 水泥:采用 42.5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受潮结块水泥不得使用。水泥等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应附有出厂试验单和合格证砂:采用中砂,砂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各种原材料送检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④ 填充材料:a)泵送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