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一、单选题1.已知,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B.C.D.【答案】B【解析】由于,可以根据分式、根式、对数式、指数式对应的函数的单调性直接分析即可.【详解】 ,∴,,,.只有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并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难度较易.2.在等差数列中,若,则()A.10B.5C.D.【答案】B【解析】利用等差数列下标和相等对应项的和相等,可得.【详解】因为为等差数列,所以,因为,所以,解得:.选B.【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性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a=5,c=10,A=30°,则B等于()A.105°B.60°C.15°D.105°或15°【答案】D【解析】解:=,sinC=•sinA=×=∴,0 <C<π,C=45°∴∠或135°,B=105°∴或15°,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的应用.解题的过程中一定注意有两个解,不要漏解.4.已知等比数列中,,,,数列的前项和为,则()A.36B.28C.45D.3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可以先求出公比q,然后根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得到,从而得到为等差数列,再根据等差求和公式即可.详解:由题可得:所以,故,所以是以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故,选B.点睛:考查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先求出q=3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是解题关键,属于基础题.5.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A的取值范围是A.B.C.D.【答案】C【解析】先利用正弦定理角化边,再利用余弦定理化简即得解.【详解】由正弦定理可得.,.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6.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的值为()A.1B.C.D.【答案】D【解析】分析:由正弦定理可将化简得,由余弦定理可得,从而得解.详解:由正弦定理,,可得,即由于:,所以:,因为0<A<π,所以.又,由余弦定理可得.即,所以.故选:D.点睛:在解有关三角形的题目时,要有意识地考虑用哪个定理更合适,或是两个定理都要用,要抓住能够利用某个定理的信息.一般地,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时,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7.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是()A.8B.4C.2D.6【答案】D【解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转化目标函数,把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成求截距的最值问题.【详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由,解得,由,得,平移直线,由图象可知当直线经过点,直线的截距最大,此时最大,此时,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结合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属于基础题.8.已知实数x,y满足,若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则实数A.6B.5C.4D.3【答案】B【解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将目标函数变形得到,通过直线的平移确定经过B时,取最小值为,从而确定m的取值.【详解】由可得,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目标函数,变形得到,由图可知在B(,)处取得最小值,所以,解得.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根据条件求出m的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9.如图,为测量出山高,选择和另一座山的山顶为测量观测点,从点测得点的仰角,点的仰角以及,从点测得,已知山高,则山高为().A.B.C.D.【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先求出AC的值,从而由正弦定理可求AM的值,在中,,从而可求得MN的值.详解:在中,,,,在中,,,从而,由正弦定理得:,因此,在中,,由,得.故选:B.点睛: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常见情况及方法(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