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化常识七年级上册1.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叫作水墨画。2.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版画叫作木刻。3.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并称“三曹”,我们学过他的诗歌《观沧海》《龟虽寿》。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5.古代尊右卑左,所以用左迁表示降职。6.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王昌龄被称为王龙标。7.《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这首散曲的作者是马致远,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8.《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9.“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敬辞,用来称别人的父亲。“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君”是敬辞,意为您;“家君”是谦辞,用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0.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叫作书塾(私塾)。11.旧时称呼同学为同窗。旧时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长条形木板叫作戒尺。12.鼎是古代煮东西用的一种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13.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叫盔甲。头上戴的叫盔,身上穿的叫甲。14.《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15.儒家经典中的“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1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后世称为“至圣”。17.“志学”指 15 岁,“而立”指 30 岁,“不惑”指 40 岁,“知天命”指 50 岁,“耳顺”指 60 岁。18.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称热水为汤。19.匹夫、布衣、白丁、黎民、黎庶等都是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20.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21.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作风格与高适相近,两人并称“高岑”。2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九日”指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也叫“重九”,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