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创意设计技法

创意设计技法_第1页
1/22
创意设计技法_第2页
2/22
创意设计技法_第3页
3/22
创意设计技法 回顾创意设计的发展历程,创意设计技法的研究,可以说是 20 世纪 30 年代起步,40 年代奠基,50 年代发展,60 年代飞跃,70 年代兴盛,80 年代普及。由于创意工程的复杂性,其理论体系至今尚不能说成熟,但这并不影响其开发、普及和发展。据统计,至今已提出创意、创造技法 340 余种。一、技法发展概述创造力开发首先在富于创意的美国出现。早在 1906 年,一位专利审查人普林德尔写了一篇《发明的艺术》的论文,最早提出对工程师进行创造力训练的建议,并以实例阐述了一些逐步改进发明的技巧和方法,后来另一专利审查人撰写了《发明家的心理学》,其中有发明方法一章。同年,克劳福德发表了《创造思维的技术》,提出特性列举法,在大学讲授,以后,奥肯和史蒂文森相继开出了发明方法和创造工程课程。1938 年被誉为“创造工程之父”的奥斯本制定了“头脑风暴法”,并取得成功。为推广这种技法,他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如《思考的方法》、《所谓创造能力》、《实用的想象》等,并深入到学院、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大家运用这些技法。一些大学、公司等先后采用其理论讲课或办训练班,为群众性的创造普及活动开拓了局面。1942 年,由瑞士来的天文学家茨维基,在参与火箭研制中利用排列组合原理制定了“形态分析法”。他按照火箭各主要部件可能有的各种形态的不同组合,得到 576 种火箭构造方案。1944 年,戈登提出了著名的“提喻法”,成为最受欢迎的创意技法之一。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美出现了许多创造力研究中心,很多大学、政府部门和公司争先恐后地开设了名目繁多的创造力训练课程,创造力咨询公司应运而生。在创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上,日本可谓“后起之秀”。先是引进,20 世纪 40 年代起有了自己的特色。1944 年,其创造学先驱之一市川龟久弥撰写了《创造性研究的方法》一书,1955 年提出等价转换理论,1977 年出版了《创造工学》。另一位典型人物丰泽丰雄,提倡“一日一创”活动,先后出版《发明指南》等著作。日本人提出了许多有特色的创造技法,如“KJ 法”,“NM 法”、“ZK 法”、“cBs 法”等,有多种创造力开发的著作,还有一些专门研究机构,群众性创意活动极为普及。从 1946 年始,原苏联一批学者从 175 万项发明专利中遴选出 4 万项高水平的专利文献,从中概括出一批普遍性,有效性强的技法,制定了《发明课题程序大纲》、《基本措施表》、《标准解法表》等,并不断完善,形成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创意设计技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