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2006 年 8 月,我校语文组《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的实验课题,被列为章丘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二者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各自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耗时多,见效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不遗余力地去阅读课文、研究文本,可谓殚精竭虑;但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时,仍是眼前一头雾水,心中一片茫然。课堂上文本学习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相脱节,造成占用大量时间去阅读,学生却不会阅读的尴尬现状。 读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读写脱节现象更为严重,教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进行孤立地实施,阅读不能为写作服务,造成学生写作水平的停滞不前。于是,为了快速提高作文成绩,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少教师又常常借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宝典”、“作文写作秘笈”之类的技巧指导书籍,舍近求远,甚至缘木求鱼。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语文课上师生凭借它进入作品所描绘的纷繁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多方面的启发和熏陶。忽略了文本的语文教学,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空洞而肤浅的。 叶圣陶 先生有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有些人可能曲解了叶老的意思,以为“例子”就是一带而过,不需多花工夫的东西。其实,这些“例子”之所以成为“例子”,大都选文精美,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很值得探究钻研。可以说,课本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其他媒介无法取代的。因而我们认为,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领略不同的风景,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前提与核心。 随着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创造性地用好我们手边现成的语文教学资源—语文课本,进行策略研究,来增强文本意识,用好课本范文,从而扎实有效的搞好阅读与写作教学。 二、 课题的界定与研究依据 ㈠ 课题的界定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新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并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