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概况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全省面积 72.23 万平方公里,东西长 1200 多公里,南北宽800 多公里,辖 6 州、1 地、1 市、51 个县级行政单位。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 42.76%。周边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四省区接壤。青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青海省境内多山多水。主要山脉的主峰一般都在 4500 米以上。昆仑山是青海山脉的主体,平均海拔 5500 米;唐古拉山横亘在青海西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位于青海西北部;此外,还有巴额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等著名山脉。青海河流众多,境内大小湖泊 2043 个,水体总面积 13665 平方公里。 青海是一个资源富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各类矿产 123 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有 53 种居全国前 10 位,11 种居全国首位。 建国以来,青海的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以科技、教育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资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建成。 青海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兰青、青藏铁路贯通全省东西,有 8 对客运列车通往北京、上海、西安、青岛、兰州、格尔木等大中城市。公路运输已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运输网。民航已开通西宁至北京、乌鲁木齐、兰州、西安、广州、成都、上海、沈阳、武汉、拉萨、格尔木等地的航班。邮电、通信设备比较先进,西宁及大部分州、县的程控电话可直接通全国各地和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青海的研究、教育、医疗、城市建设及环保事业等发展速度较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教育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科教兴青”战略正在全面实施,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一、经济背景原始社会时期:当时除狩猎以外,开始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并在东部地区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奴隶社会时期:从远古起,羌人的祖先三苗就从江汉间流徒至青海,逐水草而居,以狩猎游牧为主。在殷商以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