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2.1 工程地质 12.2 水文条件 22.3 施工容 22.4 管材 23 施工方法 23.1 工艺流程 23.2 施工工序 24 施工进度计划 65 机械设备配备 66 人员配置 77 质量保证措施 88 安全保证措施 89 冬季施工措施 810 施工围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9.c1 编制依据(1) 现场踏勘场地情况。(2) 给水管道施工图纸。(3) *********详勘报告。(4) 国家有关规、规定以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技术要求。(5) 《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技术规》。2 工程概况2.1 工程地质拟建道路南侧道路紧邻纬六路,北侧紧邻纬十六路,西侧紧邻经七路,东侧紧邻经十路。场地地貌单元属乌鞘岭南坡的断陷低地一王川盆地。建筑场地原为农田耕地及荒地,场地大部分地段地势开阔平缓,自然地面局部起伏较大,地面高程 1925.10~1940.10m。本工程地处“王川”盆地,为一断陷盆地,该盆地为古生物地层,其上沉积了早白垩纪和新老第三纪红色砂砾岩层,在红色砂砾岩之上又沉积了 30〜40 余米的黄土及以砂、碎石为主的一套风成及冲积一洪积层。根据勘探揭露,拟建场地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主要由耕植土、黄土状粉土、粉细砂及砾砂构成,各地层岩性描述及分布特征综述如下:1) 素填土①(Q4ml):该层分布于部分道路场地,部分挖方地段未分布,揭露层厚 0~3.0mm,浅黄色,成分以黄土状粉土及砂土为主,含少量砾砂及植物根系,均匀性一般,稍密,干燥,局部地段成分以粉细砂或砾砂为主,为新近回填土,工程性能较差,层厚不均匀。2) 黄土状粉土②-1(Q4al+pl):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 0.3~4.7m,层面埋深0~9.2m,层面标高 1920.0~1940.1m。浅黄色,以粉粒为主,混大量粉细砂,该层土质不均匀,摇振反应中等,光泽反映无,干强度低~中等,韧性低,随孔深增加含水量稍有增大,稍湿,稍密~中密。与砾砂②-3 层呈互层状交替沉积。3) 细砂②-2(Q4al+pl):该层仅少部分勘探孔中有分布,呈透镜体状分布,厚度 0.6~4.6m,层面埋深 0.3~4.0m,层面标高 1924.10~1939.50m。浅黄色~灰黄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等为主,均匀性一般,含少量砾石颗粒,稍湿,稍密~中密。.c4)砾砂②-3(Q4al+pl: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 0.5~8.6m,层面埋深 0~9.0m,层面标高 1918.20~1938.50n。青灰色,粗粒粒径以 l-8mm 为主,约占总重的40%~60%,颗粒多呈棱角状,颗粒母岩成分主要为中风化的砂岩、石英岩、岩等,充填物主要为粗砂,稍湿,稍密~中密。2.2 水文条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