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授的种晋升途径中国教授的种晋升途径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新浪古马博客“中国大学的教授真多”,这是一位在中国几所大学进行短期讲学后的英国学者的感叹。对这位英国学者来说,中国大学教授、副教授之多简直不可思议。我作为陪同人员与翻译只得向他解释,中国大学的教师晋升体制与英国不同才造成这样的教授多的状态。其实我知道,不论是英国体制(包括澳大利亚、日本),还是美国体制,获得大学教师的最高职位者——正教授都不可能象中国一些大学这样多。美国较多一点。英国大学体制下,教授是很少的。目前中国大学教授泛滥的局面已经成了一种国耻。一些大学已经发展到正教授占该系教师的一半以上,这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世界上少有的高比例。本人尽管不才,也混了一个副教授,但在对外交流中,一般自称“facultymember”,避免用“professor,associateprofessor”。由于经常参与国际交流,介绍中国同行时一般沿用美国的作法任何教师都统称教授,但最怕中国同行与西方大学的同行交换名片,因为交换名片时,有时中方人员几乎都是正教授,特别是一些学校领导。老外有时问起有些学校领导人是研究什么领域时,那些完全行政出身的“教授”领导自己尴尬,作为介绍者也尴尬。一些来自英国体制下的外藉教师对教授还是带有一定的尊重,工作时间长了,有时不避要找一些与他们研究领域相同的教授进行交流。但我们有些教授连一些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更不要说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了,净在那里胡说。我认为,中国的教授不一定要英语好,因为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许多西方大学的教授也不懂外语),但作为一定领域的教授如果连自己领域国际通行的概念和理论都弄不清,这种教授也太丢人了。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教西方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管理和文学的教授对一些西方概念、理论和术语也不清楚。有时我怕翻译错误让老外用英文写下来,让中国教授就这些概念、理论与术语交流,但有的中方教授所说东西与老外所说完全不同。我怀疑他们教学生的东西是不是真正的西方人的东西,他们是怎么写出有关论文和专著的。我想中国自己专门的学科可能有自己的术语、概念,但来自西方的术语、概念,作为这一专业的教授自己说的与外藉教师不同大有冒牌之嫌。一位在中国生活了七、八年老外回国时曾对我说,中国教授太多影响中国大学的声誉。中国教授不佳与中国教师晋升教授途径有关。就我的观察,在中国当上教授的途径有下列几种:第一、“以官当教授”的产物。只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