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言为什么要分享软设笔记?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人类世界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前提是正面影响)。如果我的一点点努力,能够帮助你通过软考,我想,这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考软设的人很多,我作为过来人,希望能够给予你们一些帮助。为什么要写序言?每一位读者,都不是我本人。看这本笔记,未必知道如何去看,所以我写下想说的话,希望你们在看笔记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软设,我付出了许多的心血,虽然不至于头悬梁锥刺股,但也是为其折腾了许多日子,至少,是送了好多钱……这一路走来,有很多感想,写在这里,也算是将其作为一个树洞吧。软考难吗?相信许多初次考软设的人都喜欢问老司机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人能给你正确答案,除了你自己。对于一般人来说,上清华北大难吗?当然难,但是当中不乏NB之人,能够轻易过线,对他们来说就是soeasy。所以,难与不难,取决与你的实力。为什么要考软考?软考的中级证书是能够拿来直接评职称的(听说),也许你不知道什么是职称,其实我也不知道……感觉好像是蛮有用的东西,自行百度吧。我只是个学生,大学时间相对工作而言还是比较多的,考考证,也不是什么坏事。而且,努力久了,软设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证书的考试,更是我的信仰。对于求职,听说没什么大用,毕竟,计算机的发展大家也都知道,技术是第一位的。但是软设证书,如果人家有,你没有,我想这感觉应该不会太好。对于经济,考一次140RMB(浙江省价格)。曾经有人在群里收购软设挂证,开价3000元,对于学生的我,还是蛮开心的。这个笔记与《软件设计师教程》的区别先说说这个笔记的由来吧。人脑毕竟存储空间有限,且极易遗忘。所以我把重要的知识点都会记下来,反复看。有本《软件设计师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他写的非常详细如果要买,我建议去某鱼看看,正版太贵了,个人建议阿,如果你钱多,或者坚决支持正版,当我没说。我与这本书的主要区别在于精。教程一共700页,共计100万汉字,写得非常非常详细,但是一般人都看不了多少页,枯燥难懂。而我的笔记,根据多套试卷的考点考频来综合考虑,记录了高频的一些知识点。且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有必要的话,我也配上了练习题与解析总共才2万汉字,几乎都是高频考点,如果我的笔记写的不够详细,可以再去看对应教程中的知识点。复习软设的注意事项第一点,建议你们买一本《软件设计师同步辅导》,这本书是比较简短的知识点,详细度不如教程,但是他不仅仅是按章节分类,更是具备了课后习题与解析。虽然不得不说解析不咋滴。第二点,千万不要以为得到了这本笔记就和得到了《九阴真经》一样,这本书,最适合的读者是谁?是我!他针对的是我的弱点,每个知识点都是一针见血。对于读者,我写的知识点未必是你不会的,没写的知识点未必是你会的。只能说,最适合的读者是我。所以,我建议大家只是把这本笔记当作一个小小的参考资料,根据自己的做题经验,去写本专属自己的笔记。第三点,不用去搜什么模拟卷,真题多的是。网上都有,另外,不要做年份太早的,我最初是从06年开始做的,知识点差的太多了。建议大家刷2010年之后的题。第四点,虽然我是计算机专业,但是我的office功底确实渣的一批,所以排版也是非常糟糕的,只会用标题一,标题二,标题三来区分知识点的从属关系。我以个人的理解,将众多的知识分成了多个章节,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多媒体等。所以可能分的不太科学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已。但是没关系,考试不会考你某个知识点是属于哪个章节的,你会做就可以。这本笔记的最佳使用方法是打开word的导航窗体,根据章节去看。明天,也很美好明天,就是2016年下半年的软设开考之日。没错,作为这本笔记的书写者,自己都还没通过软设……我程序员考了2次才过,软设,这是第2次考,希望能过吧。但是讲实话,若是没过,我也不会特别难过,放平心态吧,尽人事听天命。只能说技不如人,不能怨天尤人。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觉得比拥有所谓的证书更重要。留个QQ吧,我也不知道留了有啥用,出版社也不会来找我,我就是想留一个……948832626.如果学习的过程中有疑问的,还是别+我QQ了,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