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公民的政治生活考点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2013·广东文综,30,4分)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强调的是()A.公民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B.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是法治的力量之源C.法律是人民意志的直接反映和载体D.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政治素质的内涵解析题肢判断:A本身错误,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C错误,忽视了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阶级性;D不符合题干要求。题干中卢梭的话强调的是公民对法律认同的重要性,所以B符合题意。答案B2.(2013·福建文综,25,4分)截至2012年,福建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省定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800元。上述改善民生的做法,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A.政治保障B.物质保障C.法律保障D.制度保障解析该题为体现类型选择题。题干中改善民生的做法为保障人民民主提供了物质保障。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答案B3.(2012·课标全国,18,4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据外交部统计,2006年我国出境人员逾3452万人次,2010年突破6000万人次,驻海外企业超过1.6万家。2011年外交部开通中国领事服务网,为出境中国公民和机构提供海外安全信息和领事服务,这一年外交部门共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约3万起。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①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②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③我国坚定维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④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该题为体现类型选择题。从题干中的材料可以看出: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我国坚定维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④本身错误,任何主权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合法成员,享有平等权。答案B4.(2011·江苏单科,13,2分)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解析该题为原因类型选择题。题干中人大常委会公布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答案A考点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2015·课标Ⅰ,17,4分)《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①明确立法权力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②完善立法体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③使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立法机关拓宽渠道,健全征求群众意见反馈机制,让人民参与立法,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能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也有利于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明确立法权力边界”的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①;“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反映立法尊重民意,体现民意,并不是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②错误,故排除。故选D。答案D2.(2015·天津文综,2,4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①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②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③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④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依法治国等相关知识。法律具有阶级性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①混淆了人民与公民;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拥护,说明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依法治国,未涉及以德治国,排除③;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