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实验六--多源汇地下水流系统实验及数据VIP免费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实验六--多源汇地下水流系统实验及数据_第1页
1/6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实验六--多源汇地下水流系统实验及数据_第2页
2/6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实验六--多源汇地下水流系统实验及数据_第3页
3/6
1实验六多源汇地下水流系统设计与演示一.实验目的1.通过砂箱物理模拟直观再现托特理论的多级次地下水流动系统---局部、中间、区域的水流系统;2.通过调整降雨量大小,模拟不同降雨入渗补给强度对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模式的影响;3.通过均质砂箱和非均质砂箱多级水流系统的模拟演示,分析介质场渗透性对水流系统发育模式的影响。二.仪器介绍多级水流系统演示仪主要包含潜水砂箱、降水系统、河流排泄系统、示踪点、测压点、测压板1.潜水砂箱主体装的是石英砂,模拟砂粒介质,可以是均质含水层,也可以是非均质含水层;2.降水系统:砂箱补给源为3个独立的降水装置,从右到左为三段补给源。每个降水装置的进水口都与蠕动泵相连,可以独立并精确的控制降雨量大小;3.河流排泄系统:砂箱有三个低洼河谷,构成可能的势汇,三个河谷从右往左依次降低,河流的流量可以用量筒和秒表测量;4.流线示踪系统:砂箱正面上方有一排示踪点,示踪点外面套有红色中空橡皮头,以便注入红色墨水,可以示踪地下水流线;5.水位观测系统:砂箱背面有多排测压点,连接测压板,可以测定砂箱中不同测压点的水头值。三、实验步骤1.熟悉地下水流系统模拟演示仪的结构及功能。2.观察均匀介质中的地下水流系统。1号砂箱为均匀介质,通过调节蠕动泵转速,使得降雨强度中等,砂箱中出现三级地下水流系统。水位稳定以后,根据示踪流线和测压点水位,在图6-1中绘制流网图。测量各个蠕动泵的转速,砂箱各个排泄点的流量,并记录在表6-1中。减小蠕动泵转速,减小降雨强度,向简单水流系统转变(局部、区域两级水流系统),分析降水对地下水流系统发育模式的影响。3.观察层状非均质介质中的地下水流系统。在2号砂箱进行中等强度的降水,水位稳定以后,根据示踪流线和测压点水位,在图6-2中绘制流网图。测量各个蠕动泵的转速,砂箱各个排泄点的流量,并记录在表6-1中。与1号砂箱中等降水强度下的水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介质渗透性对地下水流系统2发育模式的影响。4.观察透镜体对地下水流系统的影响。3号砂箱分别装有一个高渗透介质透镜体和低渗透介质的透镜体,观察中等降水强度下的地下水流系统,根据示踪流线和测压点水位,在图6-3中绘制流网图。测量各个蠕动泵的转速,砂箱各个排泄点的流量,并记录在表6-1中。与1号砂箱中等降雨强度下的水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介质非均质对地下水流系统发育模式的影响。四、实验成果提交1.根据上述步骤完成表格6-1,并在图6-1、图6-2、图6-3上绘制流网图。2.根据步骤2,分析降雨强度对地下水流系统发育模式的影响。3.根据实验步骤2、3、4,对比1号、2号、3号砂箱的流网图,分析含水层介质对地下水流系统模式的影响。4.根据表6-1,思考:每个砂箱总的排泄量是否应该等于总补给量?为什么?3表6-1砂箱各补给和排泄点流量观测步骤S1排泄量(mL/s)S2排泄量(mL/s)S3排泄量(mL/s)总排泄量(mL/s)补给源1补给源2补给源3总补给量(mL/s)蠕动泵转速流量(mL/S)蠕动泵转速流量(mL/S)蠕动泵转速流量(mL/S)22.132.302.476.90552.38331.46662.756.6032.242.001.896.13512.22331.47552.416.1042.281.542.906.72562.37371.54522.516.424表6-2地下水流系统实验参考数据---各测压点水头观测水头步骤A1(cm)A2(cm)A3(cm)A4(cm)A5(cm)A6(cm)A7(cm)A8(cm)A9(cm)245.244.0541.1541.0540.9539.6539.240.239.3B1(cm)B2(cm)B3(cm)B4(cm)43.3541.340.1539.55C1(cm)C2(cm)C3(cm)C4(cm)43.141.5540.2539.45D1(cm)D2(cm)D3(cm)D4(cm)42.7541.440.439.53A1(cm)A2(cm)A3(cm)A4(cm)A5(cm)A6(cm)A7(cm)A8(cm)A9(cm)44.243.441.841.941.440.3540.340.6539.5B1(cm)B2(cm)B3(cm)B4(cm)42.841.7540.740.2C1(cm)C2(cm)C3(cm)C4(cm)43.441.6540.7540.2D1(cm)D2(cm)D3(cm)D4(cm)42.241.6540.740.34A1A2A3A4A5A6A7A836.836.734.3534.6533.432.7532.6531.5B1(cm)B2(cm)B3(cm)B4(cm)36.23533.732.35C1(cm)C2(cm)C3(cm)C4(cm)3634.932.9532.45D1(cm)D2(cm)D3(cm)D4(cm)35.953533.532.5备注:实验数据为《水文地质学基础》MOOC开课小组提供。5图6-1均匀介质砂箱(K1粒径:0.25~0.4mm)图6-2层状非均质介质砂箱(K1粒径:0.25~0.4mm;K2粒径:0.098~0.25mm)6图6-3含透镜体介质砂箱(K1粒径:0.25~0.4mm;K2粒径:0.098~0.25mm;K3粒径:0.42~0.84mm)实验报告日期;报告人;注册号(网站学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实验六--多源汇地下水流系统实验及数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