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培育学生归纳概括、运用实践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允诺”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内容,能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并体会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3、品读人物语言,体会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将”是谁?“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1.简介历史背景。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3.速读课文,思考: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沟通: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深化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的那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同学们请想一想,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来台!”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和嫉妒……) (2)男生读,指名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质疑你是否也认为蔺相如没有什么能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3.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4.讨论、沟通、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指导。 3.让我们跟随蔺相如一起来到秦国,亲眼见证他的非凡才能吧 二、继续研讨 1.一起走进故事“完璧归赵”课件出示:(1)“蔺相如看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有那些过人之处?从哪里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