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效性的讨论的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讨论的开题报告《小学德育实效性的讨论》课题,已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列为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今日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的讨论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从现在起,全面启动课题的讨论工作。一、课题的提出自全国“九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题讨论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阔小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但是,也应该看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进展的新任务和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小学生身心进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新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形成符合社会进展、学生年龄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的具体、连贯、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单项、直接、正面灌输或简单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在一些学生仍然存在“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严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脱节”等问题。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讨论”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二、课题讨论的意义开展德育实效性讨论就是要探究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讨论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通过讨论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老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在实践上,一是通过讨论探究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 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二是探究建立学校内部有效的德育网络机制,学校的各部门之间、班主任与各科老师之间要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要形成有机整体,协同作战,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建立起第二道防线。三是通过讨论探究提高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面上的普遍教育和点上的个别辅导相结合,德育内容与学生心理接受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