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因素调研报告 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因素调研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日,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编写的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因素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存在问题及分析1、主管教学领导业务能力不过硬,对老师业务能力的指导不得力,不能用实力赢得老师的认可,同时工作安于现状,对教学常规工作督促检查落实不到位;缺乏创新,特别是提高老师业务能力、教学质量的办法不实,举措不多;2、制度不全面或者不切合学校实际,执行起来操作性不强、方向性不明;同时有的制度订的比较全面,但在落实上流于形式不够扎实,特别是对发现的问题主管领导不能或不敢直面老师,人情化严重,影响老师的成长及进展;3、在对老师的管理上,只注重管,忽视"理",同时领导自身不注重学习,只忙于事务,欠缺对老师思想上的引领及方法上的指导;4、欠缺工作领导艺术,不注意在工作中形成正导向。领导工作大多停留在布置的多督促检查的少,更谈不上总结反馈了,因此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扼杀了老师工作中的积极性及制造性,不能调动全体老师的争好、争优、向优秀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奖惩分明,从而让老师把心思全部集中到工作上。5、老师队伍从结构上呈现出"三多一少"的局面:即接班民办转正老师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多、中师生拔高使用多,中青年骨干老师少("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老师"基本没有)且因地方偏僻,老师流动比较大,每当通过多年培育,能做为教学骨干使用的时候就从学区调离了,近几年来先后就有 20 多人从学区调离,然而上级又不能及时的补充或者调走的及退体的人多而补充的人少,导致老师数量紧张,有的学校没有音体美信专职老师,均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音体美信课不能保证,且导致所有人员工作量大,因此投入学习进行能力提高的时间及空间明显不足且中老年老师人数偏多,特别是小学,老龄化严重,跟不上现代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快节奏、新要求。另外就这一部分老师从思想上分析,家在城里的多为年轻老师,大部分老师不能一门心思扎根农村搞教学,而是削尖了脑袋,托人情想办法要进城;家在本地农村的多为年龄大的老师,这些人又大多得过且过,吃老本,不思进取,不谋进展;还有一部分老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已远远达不到素养教育应有的要求,部分老师的教育观念陈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