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①含义: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②原因: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③举措: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国债发行规模等)。(2)通货紧缩①含义: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②原因:货币的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③举措: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等)2.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3.四组关系,两组意义(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就社会而言,一定时间内价值总量不变。(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相同时间内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3)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财富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4)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更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5.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对消费者的影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一般来讲,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消费需求量减少;反之,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时,该商品的消费需求量增加。(需求法则)③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④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随之减少。(需求相关)(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价格上涨时,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跌时,缩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某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时,减少使用;当某种生产要素价格下跌时,增加使用。6.影响消费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3)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4)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5)国家经济政策(如增税或减税等)影响消费。(6)四种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关系: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2)如何扩大消费需求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理智消费者。社会: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②科学宏观调控,引导科学合理消费。③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8.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9.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实行原因和意义(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实行原因及意义:实行这一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符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