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总结 语文课堂的进展是迅速的,复杂多样的,今年以来学校全面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现将自己在高效课堂中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老师首先要仔细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预习的工具,通过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够自我开展自学。用导学案不能脱离教材,教材是第一手学习材料。整体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是首位的。通过导学案的问题,要回到教材中去,不能让学生只注重寻找答案而不读书,不品悟。问题的答案是读出来的,同时在读的过程又有新的生成。老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为学生制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二、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 备课时老师要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现在老师备课已升华为老师教学讨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主阵地 1、让学生动起来。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纳学生质疑,合作沟通,谈收获等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在此过程中,我只是点拨,引导,降低学生的依赖性,培育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放手让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段,大胆质疑,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鼓舞学生创新。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创新表现予以及时的激励,让学生的制造性思维的火花燃起来,并开设各种奖项,如“进步奖”、“创意奖”等。专门鼓舞表现有特色、有创意的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种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实际是对学生创新活动的一种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四、强化小组的分工与合作 课堂教学完不成任务,展示环节杂乱,回答问题重叠。很大程度在于小组分工不明确。老师一定要让各小组明确任务。假如导学案有 3 个问题,那么就把 3 个问题分别让每个小组承担。每个小组重点讨论一个问题。小组长认领任务后,要给小组成员分工。各有其责。人人参加。小组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