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教育书籍读书心得训练书籍读书心得(一)《陶行知训练名著》心得学习《训练学》,就知道我国有个大训练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时对陶行知的训练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这学期,我认仔细真地读了《陶行知训练名著》,真正熟悉了我国的大训练家----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训练学》,掩卷深思,顿觉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训练”,前苏联训练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训练的真谛。作为一名宏大的人民训练家、训练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提倡并实践了爱的训练,他爱训练,爱学校,爱同学,称同学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竟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别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别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第2页共1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的。”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同学学得如何。或者误会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同学就必定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同学,也只是看同学是否与老师的讲协作得好。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同学学,教的法子必需依据学的法子”。这才是我们训练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训练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训练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一会儿素养训练,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制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老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日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传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优秀的传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理,第3页共1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是须我们永久继承的。不但要继承,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的进展变化而不断将其发扬、拓展、光大。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知新”,比如陶公的“教学做合一、生活训练”等等。至于传统中之糟粕,或称之为习惯势力、传统势力,才是改革的目标。我们的改革,不仅是训练改革,乃至于社会改革的许多方面,都喜爱摧毁一切,然后重来。结果糟粕未除,而优秀传统却荡然而失。陶行知先生谈到:“学校里的先生叫做教员,他所做的整体为教书,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法,似乎先生是特地教学些书本学问的人。他好像除了教书以外,便没有别的本事,除书以外,就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同学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传统中的糟粕,也就是习惯势力。习惯势力虽然恶劣,阻人进步、碍事进展,但它真是强大得很,难以根除。你看陶公所讲之现象,八九十年前是这样,八九十年后的今日,仍旧是这样:学校里的一些先生,我们叫他们教书匠,他在学校里所做之事,就是教书。他全然不管同学怎么学,他只管自己怎第4页共1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么教,我怎么教,你同学就怎么学。除了教那本教材上的东西之外,便没有其它可教,同学便没有了其它可学的内容。先生们不准同学看课外书,不给同学动手实践的机会,学校不给同学接触自然,走近生活的自由,同学除了一心只读教科书、一切只为考高格外,便没有了其它。老师除了教课本学问,就没有,或很少教给同学做人处事和生活的道理。老师,这本活的教科书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同学们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老师没有爱就不能训练同学。对同学爱是老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喜爱同学,喜爱同学,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气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渐渐溶化为一的过程中,老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关心,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胜利的喜悦。没有对同学爱,即使教学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