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存在与时间读书笔记存在与时间读书笔记(一)海德格尔的宏大之处在于他“本源性”的思索,极富“原创性”。我们可以把海德格尔思想看作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枢纽”:清理传统,深化本源,奠定基础,面对将来。1.“存在”问题的提出在海德格尔看来,古典哲学并没有解决存在问题。因为依靠于熟悉论的本体论受到主客二元式熟悉框架的限制,实际是将存在当作存在物来熟悉的。他称形而上学史是“在的遗忘”的历史。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找到一种能够使存在得以显现的在者,这就是我们一直所是的在者,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人就是此在。分析存在问题必需从人入论。对此在的分析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海氏因此称之为基础本体论。2.人作为在者的不同之处第2页共1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人这种存在者不是现成的已成定型的存在物,而是未成定型的开放的存在者。换言之,熟悉一种“活”的存在者,因而存在就有可能通过人这种存在者这里“存在出来”,得以显现。一方面人这种存在者乃是存在得以显现的“境域”;另一方面亦意味着人这种存在者怎样理解或领悟自己的存在,他就怎样存在,而存在也就怎样存在出来。他说:“我们怎样理解自己的存在,我们就怎样存在。”在他那里:人的存在生存(依是否真正操劳自己的生存)人的生存状态两种方式:本真的与非本真的人的整个现实存在。3.关于“烦”人总是生下来就在世界中的,海德格尔称人在世界中的生存结构为此在在世界中的机制。人不仅在“在手状态”和“上手状态”中与世界打交道,人还与其他的人共同生活,与此在共同存在的是隐匿着的常人,这个共在的常人左右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不仅要为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而烦,而且还要常常为他人而烦。人们第3页共1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陷入闲谈、奇怪、模棱两可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沉沦的状态反映了人的存在的最根本的状况,也即当他被抛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就不得不处在这个世界之上,生存与日常生活之中。此在的“烦”不是心理上的焦虑,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人最基本的生存状况。他不是烦忙而是烦忙向他压来。他处在这个世界上最根本的反应是心情性的。4.关于“死亡”面对死亡,人或者烦忙于日常的生活不去管它,坐以待毙;或者可以突然领悟到自己的生存,从而转变自己的生活。死亡使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死亡供应给人一种自由,面对自己真正地生活的可能性。死亡促使生命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庸庸碌碌的东西。然而死亡并不是人们情愿直接面对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回归对死亡的领悟。然而在缄默中,在畏惧中,人总能听到来自死亡的声音,这种声音第4页共1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要求人面对自己的生存本身。海德格尔称这种来自烦的召唤为良知,而把对自己生存的本真的可能性的担当成为罪责。人不能躲避罪责。因为不选择或躲避也是一种选择。这里不是说人生来就有某种到的缺陷或宗教上的原罪,而是说人必需去选择。选择使人丢失了可能性。但是良知可以不断地唤起人的罪责和行为力量,使人能不断地熟悉到自己当下的实践,不断地有所策划,面对自己将来生存的不确定状态,这就是人的良知和决心了。人只有在这种状态中,在这种对自己死亡的糊涂意识中才能顿悟到自己生存的本真的境域。因为日常的生活状态供应给我们的是常人的态度,不是孤独中,而是在原有良知的决心中,此在才进入自己本真的生存。5.关于“时间性”(1)曾在、现在与将在人的生存是时间性的。时间能建立人的存在的种种意义。人的被抛弃第5页共1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在这个世界上的状况属于曾在,人的当前化的处身于境况中是人的现在,而人的面对死亡,有所策划地生存是人的将在。而只有面对死亡地存在才能使人的三种时间状态显示出来。(2)传统形而上学存在与时间的悖论其实在此在身上最源始地解释存在的境域,就是“时间”。形而上学的产生就根源于人类精神要求超越时间的抱负,故形而上学的对象总是超越的,但由于我们自己究竟是有限的即生活在时间中的存在者,因而在“时间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