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绿化工作总结 绿化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市人大十五届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确保 20XX 年总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议》。根据省政府制定的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要求,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 20%,城市绿化覆盖率必须达到 40%。为了解我市绿化工作现状,助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根据《如皋市人大常委会 20XX 年此外,市政府还依照加强古树名木管理保护的有关规定,对古树名木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开展了古树名木认养活动,建立了古树名木养老金制度。签定了委托管护协议,落实了管护人员,所有古树名木生长良好。(五)多元投入,化解资金瓶颈。为了缓解资金的不足,我市明确投入政策,创新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的积极性,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投入政策上,明确规定公共绿地和生态林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经济林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近年来,市政府组织实施了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绿色江苏建设等二十多个项目和道路、河道等方面的绿化建设工程,先后投入绿化资金超过 30 亿元。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的土地流转费,由市镇两级政府按 8:2 比例进行分摊。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带路,社会资本投入已成为推动造林绿化的强大动力,全市涌现了一大批工商资本、企业法人和居民投身造林绿化的典型。加拿大国泰林业有限公司积极参加我市合作造林,在焦港河堤常青段、如海河堤袁桥、郭元、磨头段营造意杨林130 多公顷。石庄、雪岸、江安、东陈等镇由园林绿化企业或者镇相关站所承包经营,由他们与所在镇政府签订树木栽植、管护协议。如皋经济开发区天河桥村将绿化面积发包,期限为30 年,承包商自购苗木种植,享有林木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并支付村集体一定的综合费用,该村集体没有投入一分钱就让村道路全部实施绿化,每年还有一笔固定的收入。(六)创新举措,建立绿化长效管护机制。市政府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护机制,实行长效管理,使全市绿化管护迈入了市场化、专业化的轨道。市管绿地积极推动养护管理的市场化运作,通过公开招投标,将城区的海阳南路、益寿南路、福寿西路、外城河风光带、滨溪路、大剧院绿地等,交通工程如沿江一级公路、新 204 国道、如港公路等绿地养护进行发包,通过对参加竞争的绿化公司的资质、信誉、人员配制、机械配备、管理水平及报价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和审核,本着公开、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