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高考目标定位】考纲导引考点梳理1.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2. 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 子结构的关系。3. 以第Ⅰ A 族和第Ⅶ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4.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5. 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 元素周期表。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3. 核素。【考纲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①1803 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家建立了原子学说;②1903 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建立了“葡萄干布丁”模型;③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④1913 年丹麦科学家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⑤20 世纪 20 年代建立了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二、原子的组成中子 N(0) 核素、同位素原子核 质子 Z(+1)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 内层电子数: e(-1) 排布规律 :分层排布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1、原子中存在的两个关系式是:决定元素种类决定原子种类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决定质量数(A)→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电子层数决定① 质量关系:质量数 A=Z+N (1 个质子质量约为 1.673×10-27Kg,1 个中子质量约为 1.675×10-27Kg,用其分别与 12C 原子质量的1/12(1.661×10-27Kg)相比而得 1 个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分别为 1.007 和 1.008,1 个电子的相对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 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 电子关系: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实 例 : 微 粒所 含 质 子 数 __17 _ __ ; 中 子 数 __ 35-17=18 ____ ; 电 子 数 _17+1=18___ ; 质 量 数 __35____。2、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用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不同)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氧(O)元素氢(H)元素如 160、17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