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6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010 考试说明】(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学习要求: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 经济形势。 2.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体会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勇气和创造精神。(2)“斯大林模式”学习要求:1.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体会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开创性精神。(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学习要求: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2.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 体会改革的艰难曲折,培养勇于革新和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意志。【考点解析】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① 新生的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政治上,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国内战争爆发。 经济上,原料缺乏,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② 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2、内容:A.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 B.工业方面: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C.商业方面:取消自由贸易, D.分配方面: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3、作用:(评价)(1)积极: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消极:在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破坏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发展。(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二)新经济政策(必要性、主要内容与作用)。(1921-20C20S 末)“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列宁)1、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面对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突出专心 爱心 用心1表现:______________)列宁等人改变了经济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